- 李雨虹;任志强;王亮;沈文瑞;尹宁;刘晓宇;
目的 探讨复合环泊酚时奥赛利定用于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首次镇静成功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自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收治的22例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奥赛利定初始剂量为12μg/kg,相邻剂量差为2μg/kg,给药后1 min,静脉推注0.3 mg/kg环泊酚,当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1分时进镜。若患者首次镇静失败,下1例患者增加1个剂量梯度,反之降低1个剂量梯度,直到第7个镇静成功-镇静失败的交叉点出现时终止研究。采用Dixon-Massey序贯法公式计算奥赛利定的ED_(50)及95%可信区间。分别于入室时(T_O)、进镜时(T_1)、检查结束时(T_2)、苏醒时(T_3),记录并比较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和呼吸频率(RR)。记录所有患者术中低氧血症、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复合0.3 mg/kg环泊酚时,奥赛利定用于老年患者胃镜检查时首次镇静成功的ED_(50)为9.51μg/kg(95%可信区间9.50~9.52μg/kg)。与T_0时比较,患者T_2时HR减慢,T_1、T_2、T_3时MAP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中,1例(4.55%)发生术中低氧血症,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结论 复合环泊酚时奥赛利定用于老年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首次镇静成功的ED_(50)为9.51μg/kg。
2025年08期 v.53 791-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艳;吴园;张佳琦;那堃;闫承慧;何佳奇;
目的 建立并鉴定脂联素(APN)基因敲除小鼠。方法 将雄性APN杂合子小鼠与雌性C57BL/6J小鼠进行交配,获得雄性和雌性APN杂合子小鼠,再将雄性APN杂合子小鼠与雌性APN杂合子小鼠交配,获得子代小鼠。第4周剪取鼠耳组织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型鉴定。第8周称重,禁食10 h后,测定空腹血糖。随后给予异氟烷麻醉,经眼球采集血液样本,用于血清甘油三酯测定。提取小鼠脂肪组织的蛋白质和RNA,采用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以上组织中的APN的蛋白表达和RNA水平。结果 子代小鼠中,野生型(WT)23只(25.56%)、APN杂合子小鼠21只(23.33%)、APN基因敲除(APN KO)小鼠46只(51.11%),成功构建APN KO小鼠模型。基因鉴定结果显示:APN KO小鼠脂肪组织中蛋白质和RNA水平均明显低于WT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T小鼠与APN KO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APN KO小鼠模型,为深入阐明APN的作用及基因提供了新的实验工具。
2025年08期 v.53 795-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任建焕;韩雪;徐嘉欣;刘晶;张效林;
目的 探讨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1)在冷暴露中诱导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对线粒体生物发生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12只8周龄雄性健康C57BL/6J小鼠,体质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在25℃下饲养5周,冷暴露组4℃冷暴露5周。收集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iWAT),采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棕色化和线粒体标志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建立3T3-L1前脂肪细胞模型,在CL316243诱导棕色化条件下,设置CREG1 siRNA转染组(siCREG1组)和阴性对照组(siNC组),观察线粒体标志蛋白变化情况。结果 冷暴露组iWAT血管增生,脂肪细胞体积明显减小,细胞排列更为致密,部分细胞呈现多房室结构。与对照组比较,冷暴露组iWAT中线粒体外膜异位酶20(TOMM20)、解偶联蛋白1(UCP1)的荧光信号增强且呈团簇状分布;同时,CREG1在冷暴露组中表达也增强,且与UCP1、TOMM20存在空间共定位关系。与对照组比较,冷暴露组iWAT中CREG1 mRNA表达增加(P<0.05),蛋白表达也增加(P<0.05)。与siNC组比较,siCREG1组3T3-L1细胞中CREG1、TOMM20、UCP1 mRNA表达下降(P<0.05),蛋白表达也下降(P<0.05)。结论 CREG1在冷暴露条件下表达上调,并可能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调控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
2025年08期 v.53 799-8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徐嘉欣;那堃;徐澜婷;刘丹;万世勇;张芳;徐金龙;侯晶津;张佳琦;宋海旭;韩雅玲;
目的 探讨高寒地区长期工作人员冷损伤状态下血常规指标的特征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居住或工作的290名男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冷损伤情况将其分为非冷损伤组(n=189)与冷损伤组(n=101)。采用标准化问卷收集受试者人口学特征和生活习惯情况,并检测血常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冷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冷损伤组目前吸烟比例、既往饮酒比例、偶尔或很少食用水果比例均高于非冷损伤组;食用蔬菜频次≤2 d/周比例,偶尔或很少食用豆制品及频次≥2次/周比例,偶尔或很少食用牛奶或酸奶比例低于非冷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系统方面,冷损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均显著低于非冷损伤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均显著高于非冷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系统方面,冷损伤组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均低于非冷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系统方面,冷损伤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均显著低于非冷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饮酒行为、蔬菜摄入少者、乳制品摄入较少者是冷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豆制品摄入较多者、HCT、PLT是冷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寒地区冷损伤男性血常规指标存在特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HCT及血小板系统活性降低,反映了机体对长期寒冷环境的适应性调节反应,可作为评估冷损伤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血液系统较好的状态可能有助于降低冷损伤风险。
2025年08期 v.53 805-810+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嘉欣;那堃;徐澜婷;刘丹;万世勇;张芳;徐金龙;侯晶津;张佳琦;宋海旭;韩雅玲;
目的 探讨高寒地区长期工作人员冷损伤状态下血常规指标的特征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居住或工作的290名男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冷损伤情况将其分为非冷损伤组(n=189)与冷损伤组(n=101)。采用标准化问卷收集受试者人口学特征和生活习惯情况,并检测血常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冷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冷损伤组目前吸烟比例、既往饮酒比例、偶尔或很少食用水果比例均高于非冷损伤组;食用蔬菜频次≤2 d/周比例,偶尔或很少食用豆制品及频次≥2次/周比例,偶尔或很少食用牛奶或酸奶比例低于非冷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系统方面,冷损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均显著低于非冷损伤组;淋巴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值均显著高于非冷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系统方面,冷损伤组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均低于非冷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系统方面,冷损伤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血小板压积均显著低于非冷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饮酒行为、蔬菜摄入少者、乳制品摄入较少者是冷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豆制品摄入较多者、HCT、PLT是冷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寒地区冷损伤男性血常规指标存在特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HCT及血小板系统活性降低,反映了机体对长期寒冷环境的适应性调节反应,可作为评估冷损伤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血液系统较好的状态可能有助于降低冷损伤风险。
2025年08期 v.53 805-810+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洁;张红梅;刘秦嘉;朱浩;刘芯艺;尹立雪;
目的 采用超声动态向量血流成像技术(V-Flow)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分析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颈动脉壁剪切力(WSS)分布和左心室纵向应变变化,探讨颈动脉管壁WSS与左心室纵向应变的相关性,为RA患者早期的心血管疾病(CVD)风险评估提供影像学证据。方法 将四川省人民医院自2023年8月至2024年3月确诊RA并接受药物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RA组;另将同期21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两组均接受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心尖四腔心、三腔心、二腔心、平均纵向心肌应变参数[GS(A4C)、GS(A3C)、GS(A2C)、GS(AVG)],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颈动脉中段、近分叉处、分叉处的最大WSS(WSSmax)、平均WSS(WSSmean)。结果 RA组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心肌做功指数均高于健康组,GS(A4C)、GS(A3C)、GS(A2C)、GS(AVG)均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RA组IMT增加,分叉处WSSmax和分叉处WSSmea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分叉处WSSmax、分叉处WSSmax低于中段WSSmax,分叉处WSSmax低于近分叉处WSS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分叉处WSSmean、分叉处WSSmean低于中段WSSmean,分叉处WSSmean低于近分叉处WSSme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分叉处WSSmax、WSSmean均与GS(A4C)、GS(A3C)、GS(A2C)、GS(AVG)呈正相关(P<0.05)。结论 2D-STI技术可早期提示RA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颈动脉WSS具有中段>近分叉处>分叉处的特征,RA患者颈动脉分叉处WSS低于健康人群。RA患者颈动脉分叉处WSS与左心室纵向应变之间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医师评估RA患者CVD风险提供影像学证据。
2025年08期 v.53 811-817+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裴裴;冯玉虎;潘莹;李晨;朗德龙;章琴;
目的 探讨Durie-Salmon(D-S)Ⅲ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β_2-微球蛋白(β_2-MG)、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比值、钙磷代谢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8例D-SⅢ期MM患者为研究对象。末次随访时间为2024年12月31日。入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将生存时间<24个月且死亡的患者纳入A组,将生存时间≥24个月且死亡的患者或存活的患者均纳入B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疾病及治疗特征、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β2-MG、LDH/ALB比值、血钙、血磷及四者联合对D-SⅢ期M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绘制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四者联合预测的拟合度和临床净收益。结果 88例患者失访4例,截至末次随访时间共死亡29例,病死率为34.5%(29/84)。84例患者中,A组26例,B组58例。A组年龄大于B组,自体移植占比低于B组,B亚型占比、血钙、血磷、肌酐、LDH、β2-MG、LDH/ALB比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亚型、血钙、血磷、LDH、β2-MG、LDH/ALB比值是D-SⅢ期MM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血钙、血磷、β2-MG、LDH/ALB比值及四者联合预测D-SⅢ期MM患者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均>0.7,且四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最高。血钙、血磷、β2-MG、LDH/ALB比值联合预测D-SⅢ期MM患者死亡风险的拟合度较高;四者联合预测D-SⅢ期MM患者死亡风险在0~0.82阈概率范围内的临床价值>0。结论 血钙、血磷、β2-MG、LDH/ALB比值是影响D-SⅢ期M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四者联合预测患者病死的价值较高。
2025年08期 v.53 818-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何伟;查永钟;曹葳;
目的 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TACE的98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Child-Pugh分级、肿瘤数目、肿瘤直径、甲胎蛋白、有无肝硬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检测结果,并计算SII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TACE治疗PH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ROC曲线显示,SII的最佳截断值为508;根据最佳截断值将98例PHC患者分别分入高SII组(SII≥508,n=60)与低SII组(SII<508,n=38)。高SII组患者的有肝硬化占比、HBsAg阳性占比均高于低S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SII组患者1、2、3年存活率分别低于低S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PHC患者随访3年总存活率为17.35%(17/98),根据存活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17)与死亡组(n=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Child-Pugh分级B级占比、有肝硬化占比、HBsAg阳性占比、高SII占比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风险比=2.113,95%可信区间:1.262~3.538)、SII≥508(风险比=2.524,95%可信区间:1.514~4.210)是TACE治疗PH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SII升高是TACE治疗PH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有望作为预测PHC患者TACE治疗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2025年08期 v.53 823-826+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巨章;包红菊;管思瑶;郑江南;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比值与肺栓塞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住院的9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肺栓塞CT影像学血栓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主干肺栓塞组(n=45)与非主干肺栓塞组(n=53)。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抗凝治疗前血脂水平及凝血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严重程度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指标临界值。结果 主干肺栓塞组患者的甘油三酯、LDL-C/HDL-C比值、C反应蛋白、D-二聚体均高于非主干肺栓塞组,HDL-C低于非主干肺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HDL-C比值是主干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085,P=0.018)。LDL-C/HDL-C比值、HDL-C预测诊断主干肺栓塞与非主干肺栓塞的ROC曲线显示,LDL-C/HDL-C比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705(95可信区间:0.602~0.808,P=0.000),高于HDL-C的0.674(95可信区间:0.563~0.784,P=0.003),LDL-C/HDL-C比值、HDL-C的临界值分别为2.47和1.17 mmol/L。结论 血脂异常与肺栓塞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LDL-C/HDL-C比值是主干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HDL-C比值水平较HDL-C可以更好地评估肺栓塞的发生风险,且可以提示更高的血栓负荷量风险。
2025年08期 v.53 827-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吉月兰;张伟;马晔;袁梦轩;彭剑;宋文博;
目的 探讨增强CT纹理参数及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参数对不典型肝细胞癌(aHCC)与肿块型肝内胆管癌(IM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及扬州洪泉医院自2019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80例行肝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aHCC组(n=46)与IMCC组(n=34)。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可区分aHCC与IMCC的增强CT纹理参数及Gd-EOB-DTPA增强MRI参数。基于上述参数,构建aHCC与IMCC的列线图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决策曲线验证并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aHCC组患者T2WI高信号区、包膜征、扩散加权成像靶征、肝胆期(HBP)靶征比例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熵值均低于IMCC组,T2WI多灶性高信号比例及能力、灰度平均值均高于IM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灰度平均值、能量、熵值、ADC、HBP靶征均可作为区分aHCC与IMCC独立鉴别指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鉴别aHC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95%可信区间0.730~0.922),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具备良好一致性,平均绝对值误差为0.02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χ~2=0.853,P=0.519)。结论 基于增强CT纹理参数及Gd-EOB-DTPA增强MRI参数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aHCC与IMCC鉴别诊断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
2025年08期 v.53 83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玉龙;刘道碧;章华;王旭东;崔卓航;
目的 比较后外侧入路下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九江市第一七一医院自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37例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n=68)与B组(n=69)。A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下空心螺钉内固定,B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下钛板螺钉内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骨代谢水平、踝关节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6.81%(53/69),低于A组的95.59%(6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术前,且A组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踝关节外翻、内翻、背伸、跖屈活动度均高于术后1个月,且A组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松动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后外侧入路下钛板螺钉内固定比较,后外侧入路下空心螺钉内固定可改善后踝骨折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提高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骨代谢水平和踝关节活动度,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25年08期 v.53 835-837+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诚;金虎;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与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苏州市立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4例。A组患者应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B组患者应用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97.73%(43/44),高于B组的95.45%(42/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7%(1/44)、4.55%(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与单侧入路椎间孔镜双侧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且疗效相当,但后者手术时间更短。
2025年08期 v.53 838-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俊;章荣庆;桂俊;潘璐;万磊;石显强;包明胜;
目的 比较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与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池州市人民医院自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收治的拟全身麻醉下行LC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PM组)和氟比洛芬酯组(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氟比洛芬酯,FA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补救镇痛率、补救镇痛次数、首次追加地佐辛距术毕的时间、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PM组术中尿量多于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输液量、舒芬太尼用量、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组和FA组补救镇痛率、首次追加地佐辛距术毕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组补救镇痛次数少于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组术后6.0 h活动时VAS评分低于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0.5、2.0、6.0 h 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组术后2.0、6.0 h Ramsay镇静评分低于术后0.5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可有效增加LC患者术中尿量,缓解术后6 h活动时的疼痛程度,降低24 h内补救镇痛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优于氟比洛芬酯。
2025年08期 v.53 841-84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晋阳秋;赵丽媛;刘国英;
目的 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9例行IVF-ET的EM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促排卵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B组(拮抗剂方案)、C组(黄体期长方案),每组各33例。比较3组卵巢刺激情况、胚胎情况及临床结局情况。结果 A组促性腺激素用量、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均高于B组,扳机日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促性腺激素使用天数高于C组,扳机日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促性腺激素用量低于C组,扳机日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D3可利用胚胎数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优质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s患者在IVF-ET周期中的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拮抗剂方案、黄体期长方案可获得相似的妊娠结局,其中,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和黄体期长方案可获得更多的可利用胚胎数,而拮抗剂方案促性腺激素用量较少。临床医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促排卵方案。
2025年08期 v.53 844-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雨宁;金壮;蒋南;温馨;孙建;张佳丽;王雪;张筠;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报告和数据系统(Plaque-RADS)联合临床特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210例AIS患者纳入B组。另将同期于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2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与Plaque-RADS分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AIS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laque-RADS分类联合临床特征对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AIS的预测价值。结果 B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吸烟史、饮酒史比例及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肌酐及不稳定斑块比例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laque-RADS分类1类、2类比例均低于A组,4类比例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Plaque-RADS均为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A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laque-RADS+高血压+糖尿病联合预测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AIS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单独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aque-RADS联合临床特征对AI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8期 v.53 848-850+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雨宁;金壮;蒋南;温馨;孙建;张佳丽;王雪;张筠;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报告和数据系统(Plaque-RADS)联合临床特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210例AIS患者纳入B组。另将同期于我院进行身体检查的2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收集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与Plaque-RADS分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AIS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laque-RADS分类联合临床特征对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AIS的预测价值。结果 B组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吸烟史、饮酒史比例及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A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肌酐及不稳定斑块比例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laque-RADS分类1类、2类比例均低于A组,4类比例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Plaque-RADS均为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A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laque-RADS+高血压+糖尿病联合预测颈动脉斑块患者发生AIS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单独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aque-RADS联合临床特征对AIS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8期 v.53 848-850+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振东;张侠;殷媛媛;汪颖;杨振寰;张旭;
目的 探讨螺旋形鼻肠管鼻胃镜下导丝引导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治疗需要行肠内营养的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行徒手盲插法置入螺旋形鼻肠管,观察组行鼻胃镜下导丝引导法置入螺旋形鼻肠管。置管后24 h拍摄X线影像,确定管端位置,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鼻肠管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24 h后置管成功率为80.0%(48/60),高于常规组的6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功置管的86例患者中,6例出现轻微腹泻(观察组2例,常规组4例),调整滴速后症状很快得到缓解;两组均未发生消化道穿孔、出血、误吸及呼吸道内插管等并发症。结论 螺旋形鼻肠管鼻胃镜下导丝引导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中应用的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技术简单,且安全、可靠,患者痛苦小。
2025年08期 v.53 851-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利;尹晓莉;孙雅娟;毛国顺;刘梅;
目的 探讨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前、后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及其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20年5月至2024年10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特发性矮小症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79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常规组。比较观察组与常规组,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生长速率、钙、磷及ALP表达水平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观察组患儿血清钙、磷、ALP水平与身高、体质量、BMI、生长速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身高、体质量、BMI、生长速率、钙、磷及ALP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身高、体质量、BMI、生长速率、钙、磷、ALP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6个月均高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血清钙、磷、ALP水平与其行rhGH治疗后的身高、体质量、BMI、生长速率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经rhGH干预后,血清钙、磷、AL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均与其身高、体质量、BMI、生长速率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血清钙、磷、ALP水平可为rhGH治疗效果提供评估依据。
2025年08期 v.53 853-85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晶;阿依谢姆古丽·麦麦提;阿衣加马力·牙生;努尔比耶·图尔迪;曹伟;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自由解剖成像(Omniview)联合容积对比成像(VCI)在宫腔粘连诊断及病理分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自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有生育要求且未能受孕的18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经阴道二维超声(2D-TVS)、3D-TVS、Omniview-VCI及宫腔镜检查。以宫腔镜检查为“金标准”,比较2D-TVS+3D-TVS、Omniview-VCI与宫腔镜诊断宫腔粘连结果,2D-TVS+3D-TVS与Omniview-VCI诊断宫腔粘连效能,2D-TVS+3D-TVS、Omniview-VCI与宫腔镜诊断宫腔粘连病理分型结果;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2D-TVS+3D-TVS、Omniview-VCI对宫腔粘连的诊断效能。结果 180例患者中,宫腔镜检查86例确诊为宫腔粘连,94例为非宫腔粘连;2D-TVS+3D-TVS诊断76例为宫腔粘连,104例为非宫腔粘连;Omniview-VCI诊断83例为宫腔粘连,97例为非宫腔粘连。与宫腔镜检查结果比较,2D-TVS+3D-TVS诊断的Kappa值为0.687,Omniview-VCI诊断的Kappa值为0.877。Omniview-VCI诊断宫腔粘连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高于2D-TVS+3D-TV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TVS+3D-TVS联合Omniview-VCI诊断宫腔粘连阳性90例,阴性90例。Omniview-VCI诊断宫腔粘连的曲线下面积高于2D-TVS+3D-TVS(P<0.05),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高于2D-TVS+3D-TVS(P<0.05)。Omniview-VCI诊断中央型宫腔粘连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2D-TVS+3D-TV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niview-VCI在宫腔粘连的诊断及病理分型评估中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2025年08期 v.53 856-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纪;刘赟;张龙;吴小燕;李群;高金玉;花放;
目的 探讨外周血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CXCL8)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海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3例纳入A组。比较两组外周血CXCR2、CXCL8水平。根据治疗3个月后的预后将B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CXCR2、CXCL8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XCR2、CXCL8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B组CXCR2、CXCL8水平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34例患者预后良好,26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采用药物治疗的比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CXCR2、CXCL8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阿尔伯塔卒中早期CT(ASPECT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PECT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治疗方式、空腹血糖、NIHSS评分、hs-CRP、Hcy、CXCR2、CXCL8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XCR2、CXCL8及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0.809、0.887。结论 CXCR2、CXCL8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表达,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2025年08期 v.53 860-863+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冉芳;陈林云;刘峰;田烜;张田;张健;
目的 探讨伴脑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自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20例伴脑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认知障碍,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n=96)和非认知障碍组(n=12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构建伴脑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发生认知障碍因素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的预测价值,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最大横切面直径1.5~3.0 cm和直径>3.0 cm、脑微出血灶数量、D-二聚体(D-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是伴脑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教育年限10~12年和年限≥13年、出血部位顶枕叶是伴脑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95%可信区间0.926~0.991);C-index为0.960(95%可信区间0.917~0.984),χ~2=7.260,P=0.509,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DCA曲线显示该模型在较广的阈值概率范围内(0.10~0.96),净获益值较高。结论 基于年龄、受教育年限、最大横切面直径、出血部位、脑微出血灶数量、D-D、NSE、S100β、hs-CRP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够有效预测伴脑微出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后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
2025年08期 v.53 864-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吴水梅;林萍;刘萍;杨勇;周云;
目的 探讨不同活动度克罗恩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红蛋白(HGB)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5年1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克罗恩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Best克罗恩病活动指数(Best CDAI)评分评估其疾病活动度,并依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活动期,比较不同活动度克罗恩病患者的血清CRP、ESR、MPV和HGB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Best CDAI评分显示,克罗恩病患者中处于轻度活动期61例、中度活动期20例、重度活动期11例,平均Best CDAI评分分别为(161.34±10.81)分、(254.05±20.67)分、(463.55±12.96)分。重度活动期患者的CRP、ESR水平高于中度及轻度活动期患者,且中度活动期患者高于轻度活动期患者;MPV、HGB水平低于中度及轻度活动期患者,且中度活动期患者低于轻度活动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克罗恩病患者血清CRP、ESR水平与Best CDA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MPV、HGB水平与Best CDAI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克罗恩病患者血清CRP、ESR、MPV和HGB水平均与疾病活动度有关,且随着疾病活动度的加重,血清CRP、ESR水平升高,MPV、HGB水平降低。
2025年08期 v.53 869-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石恒;陆敬巧;罗淼;
目的 探讨血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β2GPⅠ)、凝血功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助孕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2年1月至2025年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收治的121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根据助孕结局,将患者分为妊娠成功组(n=54)与妊娠失败组(n=6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助孕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CA、A-β2GPⅠ及凝血功能对PCOS患者助孕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A、A-β2GPⅠ、D-二聚体、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及腺苷二磷酸(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均为PCOS患者助孕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CA、A-β2GPⅠ、D-二聚体、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及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的AUC分别为0.694、0.784、0.795、0.643、0.618(P<0.05)。结论 ACA、A-β2GPⅠ、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可影响PCOS患者的助孕结局,可作为预测患者助孕结局的可靠指标。
2025年08期 v.53 872-874+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